中国食品网

青春足迹印桐梓,五维振兴绘新卷 ——重庆大学“渝绿智行”实践团在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调研纪实

   2025-08-07 中国食品网6250
  2025年7月,重庆大学“渝绿智行”实践团奔赴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以双脚为尺丈量乡土大地,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开启了一场“大思政课”实践调研活动。循着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脉络,团队成员们穿梭于茶园的郁郁茶香、葡萄园的串串甜韵间,感受非遗传承的匠心温度,聆听红色遗址的精神回响,触摸乡村基层真实的脉搏,体会乡村振兴的活力。
 
  产业振兴:农旅融合,激活经济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产业调研中,实践团聚焦桐梓镇甜龙笋、高山茶、高山刺葡萄三大特色产业。团队成员深入重庆御竹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沐树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开发有限公司,探寻甜龙笋与高山茶的培育及种植过程,了解甜龙笋从培育到采摘的全过程,观摩双凤山茶园的自然条件与制茶工艺,调研桐梓镇“村集体+基地+合作社+农户”特色模式助农增收的情况。在高山刺葡萄基地,负责人龙川江践行绿色种植,借线上推广、线下采摘与葡萄深加工,打造“甜蜜经济”产业链,让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的希望。团队为企业拍摄了宣传片,发布于桐梓镇官方视频号、抖音号上,记录着特色产业激活乡村经济的蓬勃力量,为产业振兴写下生动注脚,助力农旅融合发展。
 
  人才振兴:乡贤接力,注入青春活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实践团见证了武隆区非遗传承人黄陵江的坚守与担当。返乡的黄陵江,放下建筑老本行,重拾黄氏老鹰茶手工技艺,以“让乡亲致富、促家乡发展”为使命,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心骨”。同时,他携手桐梓镇中小学,通过“茶叶非遗传承人+教师+学生”的模式,采取校企合作机制全力打造茶文化课堂,传授茶文化知识,培育年轻传承人,让青春力量融入非遗传承。乡贤引领、青春接力,人才振兴的“双向奔赴”,让成员们深知:乡村发展,既要“老手”守业,更需“新人”拓路。
 
  文化振兴:红魂筑基,厚植精神根脉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实践团走进桐梓烈士陵园,缅怀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最小的17岁,最大的30岁,尽管来自天南海北,但甘愿在此地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为桐梓地区穷苦老百姓的翻身解放奉献自己的生命,他们不畏土匪、坚强不屈的伟大壮举让团队成员为之动容,纪念碑上所记载的光辉事迹时刻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生态振兴:绿美底色,绘就宜居画卷
 
  生态是乡村的底色,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桐梓镇正实施“生态+治理”的管理机制,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配以“红灰旗”考评、积分兑换激励手段,让村民主动成为生态守护者。在桐梓村走访时,团队成员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自从施行新考评机制以来,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周边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对于考评不达标的村户,村里还实行了党员针对性帮扶,确保环境治理人人不掉队。在实际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意识到要保护好乡村的自然本色,既离不开政府工作引领,也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共同绘就“绿富美”的画卷。
 
  组织振兴: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组织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定盘星”。桐梓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兑换制,建立起“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评议员中心户”三级体系,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以党建引领促组织振兴。此外,老党员刘胜福同志牵头组建“银发智囊团”,积极围绕全镇党的建设、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建言献策,同时借用自身优势,近三年协助解决全镇各类纠纷事件90余起,凝聚起一股银发力量,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此次桐梓镇调研,重庆大学“渝绿智行”实践团以“五个振兴”为镜,照见乡村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从产业突破到人才接力,从文化传承到生态守护,从组织赋能到全面振兴,成员们在行走中读懂乡村振兴的逻辑与温度。这堂“大思政课”,让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激励着实践团的青年学子在伟大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践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