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比2003年下降17.5%,学生中毒人数下降25.52%
本报北京3月29日讯(记者 李小伟 唐景莉)今天,教育部通报了我国学生食品安全情况:2004年我国共发生学校食物中毒事件108起,中毒人数4921人,死亡6人。
与2003年相比,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总数下降17.5%,中毒人数下降25.52%。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食品卫生状况之所以有明显好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主要得益于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和文件,依法管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二是加强了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确保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三是加大了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查督导的力度和频度。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村学校食堂和饮水设施改造的投入力度。
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了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如江苏、湖南等省专门制定了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追究办法,加大了对食物中毒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上海市在区(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分批、有序地改建学校食堂,总达标率为95.6%;四川省自贡市从2004年起,计划用两年时间筹集两千万元资金,完成农村中小学学生饮用水设施改造工作等。
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虽然近年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体有所好转,但由于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致使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学校食堂卫生设施设备简陋,管理机制不落实,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报告不及时,影响了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今后,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学校食品安全。如明确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提高责任意识,落实各项监管责任;研究制订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要求,建立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坚持每年一次的以学校食品卫生为重点的学校卫生工作检查制度;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进一步完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应急处理机制;继续推动各地将农村中小学食堂、饮水设施改善纳入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