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以规范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为抓手,坚持严格监管与包容审慎相结合,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聚力打造区域特色标杆,探索构建“沙盒监管+社会共治”联动监管模式,推动形成“预防-控制-惩戒-提升”的保健食品治理新路径。
一是高效协同,构建“天网+网格”治理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委政法委整合“雪亮工程”监控资源与基层网格力量,搭建“天网+网格”监管平台,建立“人防+技防”立体巡查体系。制定出台《保健食品沙盒监管基本规则》等17项配套机制,形成“备案-检查-处置-反馈”管理闭环机制。目前,通过该机制,累计识别违规线索127条,立案查处7起,罚没款9.62万元,行业发案率显著下降。
二是全程管控,首创“三单一书”柔性治理。
事前开展全面摸排并发放《规范指南》2000余份,实现动态台账与诚信承诺全覆盖;事中创新运用“三单一书”即风险提示单、合规清单、包容清单、承诺书等监管工具,结合视频远程监控,实现非现场精准监管;事后建立ODR投诉绿色通道,试点主体投诉处理效率大幅提升。目前,91家经营者纳入沙盒监管,培育“形象店”“样板店”23家,投诉量同比明显下降。
三是多元共治,打造区域特色治理新标杆。
东区推行“两台两险”,引入A/B榜信用公示与银行投保机制;西区设立“食安议事角”,构建“1+2+N”网格体系,吸纳志愿者200余人参与巡查;仁和区创新“四度”模式,推动安装监控120余个,组建“仁小哥”等4支志愿队伍开展科普30场次;米易、盐边推行风险预警机制,依托信用分类系统提升风险响应能力。目前,组建基层协管队伍20支,开展科普100余场次,消费者知晓率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沙盒监管+社会共治”联动监管模式内涵,优化区域特色治理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拓展共治渠道,在巩固试点成果基础上,全力推动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规范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