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传承弘扬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六安市市场监管局以“食安名坊”培育行动为重要载体,精准发力,激活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与品牌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第二批“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助力筑牢民生食安防线。
坚持标准引领,明确培育路径。制定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食安名坊”培育行动的通知》,坚持“培育为先,好中选优”原则,对全市食品小作坊开展全覆盖摸排,重点考察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传统特色等核心指标,确保培育对象符合食安名坊申报条件,鼓励第一批未进入省级 “食安名坊”的培育对象再次进行申报,目前已确定17家“食安名坊”培育对象。同时进一步优化评分体系,精简评分指标为3大项8小条,重点围绕生产场所卫生环境、设备设施配备、人员管理要求、原料溯源管理、成品检验流程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标培育,确保培育对象在食品安全项目达到规范标准。
开展精准帮扶,推动规范提升。积极开展培育指导工作,针对培育对象实施 “一坊一策” 精准培育。6月20日,市局召开第二批“食安名坊”培育推进会,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系统解读《安徽省食品小作坊生产规范》,并严格对照《第二批“食安名坊”评分表》逐项梳理,重点指导培育对象开展生产场所标准化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升级、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组织专题培训5场次,开展现场指导服务65人次。
打造特色品牌,扩大产业影响。立足六安产业资源与饮食文化,积极探索地域特色食品资源,深入摸排小作坊品牌影响力、技艺传承、透明生产等情况,针对性提出品牌升级建议。广泛宣传引导小作坊参与美食节、产销对接会、文化交流等平台展示,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流媒体平台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小作坊食品安全项目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