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我省发布《在田水稻应对高温干旱天气技术措施》

   2025-07-21 湖北日报3560
  当前我省再生稻头季处于抽穗扬花期、早播中稻处于孕穗期、正季中稻处于拔节期、迟播中稻处于分蘖初期、双季晚稻处于秧田期,持续高温干旱可能会导致叶片灼伤、花粉败育、植株早衰、产量受损。为尽量降低高温干旱天气对在田水稻不利影响,夯实大面积水稻稳产丰收基础,省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技术推广总站、省科技服务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协同推广)团队发布《在田水稻应对高温干旱天气技术措施》。
 
  一是科学管水,精准施策。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采用“昼灌夜排”的方式,以水调温,通过保持田间流水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中稻抽穗时如遭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保持8-10cm深水层,可有效降低冠层周边温度,但田间密度较大或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切忌盲目灌深水,避免高温高湿条件造成病虫害大暴发,双季晚稻田间保持1cm左右薄水层,可促进秧苗扎根返青。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加强与水利部门配合,积极协调配置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生产用水,最大程度缓解高温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是酌情施肥,促弱转壮。对处于灌浆结实初期的再生稻,收获前7-10天每亩施7.5-10公斤尿素加3-5公斤氯化钾做促芽肥,促进再生芽萌发和生长。对处于孕穗期的早播中稻,每亩施3-4公斤尿素和5-6公斤氯化钾作穗肥,促进颖花分化。适时因苗开展“一喷多促”,科学喷施芸苔素内酯、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的混合液,提高水稻抗逆能力,促进后期籽粒充实。对处于分蘖初期迟播中稻,在合理施用基蘖肥基础上,每亩酌情补施5-7.5公斤平衡肥,合理调节群体茎蘖动态。
 
  三是加强监测,防治病虫。受前期台风“丹娜丝”影响,预计田间“两迁”害虫和病害加重发生,当前早播中稻正处于孕穗到抽穗的关键时期,要及时喷施破口药,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同时密切关注植保部门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度扩大统防统治覆盖范围,切实提高绿色综合防控水平,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湖北日报记者 崔逾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