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日好时光,野菜进入生长旺盛期,很多消费者喜爱食用野菜。但野菜种类繁多,部分野菜含有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预防野菜中毒事件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发布如下消费提示。
一、谨慎采摘,不盲目自采自食?
野菜广泛生长于自然环境中,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荠菜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仅凭经验判断采摘,以免误食有毒野菜!另外,部分野菜生长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沟、公路周边等区域生长的野菜,不能采摘食用。?
二、选择正规渠道,留存购物凭证?
请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采购,并保留好购物凭证。采购时仔细查看产品的外观、色泽、新鲜度,避免购买变质、有异味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菌和野菜。野菜鲜嫩保质期较短,购买后要及时加工食用,不要长时间存放。
三、遵循科学烹饪方法,确保安全食用?
烹饪野生菌时,应采用高温煮熟煮透的方式。避免凉拌、急炒等烹饪方式,防止因加热不充分导致毒素未被破坏。此外,在烹饪过程中,不要混合多种野生菌一起食用,因为不同种类的野生菌可能相互作用,增加中毒风险。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及地域、时间,有选择的适量食用。
?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就近就医。
四、留意身体反应,及时就医治疗?
食用野菜后,如果在数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幻视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食物中毒无小事,生命安全大于天。希望广大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谨慎食用野生菌和野菜,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供稿:里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