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层党建工作业务逐渐下沉,对支部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现有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白彦镇积极采取三项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推广“乡情工作法”,解决“工作不专”的问题。在各支部组织五星党员和退休老干部组成乡情工作队,帮助现任村“两委”干部做好化解矛盾、政策宣传等工作,发挥“五星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老干部余热。在原来“四个一”工作法的基础上,探索乡情工作队发挥作用的新思路,给现任村“两委”干部减轻压力,促进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村两委内明确分工,担任党务工作者的村两委成员,尽量不安排或少安排其他分管工作,专心从事党务工作,解决“工作不专”的问题。
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解决“业务不精”的问题。定期对党务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针对档案整理、党费缴纳等日常业务进行常规培训,明确相关制度和要求,提升规范化水平。同时开展强化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对电脑和可视化信息平台的操作能力,重点学习“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平台的使用管理,同时利用可视化信息平台开展学习和录制活动影像资料等,解决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精”的问题。
推行“421工作法”,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有规可依的基础上,加强监督考核,每月通报考核成绩,强调结果运用,将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在农村党支部形成“考核工作打分-分档发放绩效-改进问题不足”的正反馈和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水平,达到规范化党支部的标准。每月党建规范化评分中倒数前三的村,停发所有村两委成员绩效,连续三个月倒数前三的村,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单独培训,培训后仍不改善的,直接更换党务工作者,同时对非两委成员的党务工作者中表现优秀的,优先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通过加强结果运用,实行末位淘汰制,解决部分党务工作者“能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白彦镇有效化解了党务工作者“工作不专,业务不精,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