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至1987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从几千公顷发展到近10万公顷,养殖对虾产量从几百吨增长到近20多万吨。对虾养殖成为辽宁、山东、河北三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亮点。1988年至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驶入平稳期,对虾养殖的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连续几年产量居全球之首,并在国际对虾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征的暴发性流行,国内对虾养殖产量开始急剧下降,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92年的22万多吨,下降到1994年的5.5万吨。
中国对虾“黄海2号”具有明显的抗病性,表现为不发病、染病后死亡慢等特点,染病死亡时间延长10%以上,表现出优良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养殖池存活率达到60%以上。同样,由黄海所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抗逆性强,同比总发病率低,发病率不足10%,而采用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