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三部委:食品添加剂不当使用成食品安全问题主因

   2016-06-14 新京报24790
核心提示:三部委发布今年1-5月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食品添加剂不当使用成食品安全问题主因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建立;2015年,国






     三部委发布今年1-5月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食品添加剂不当使用成食品安全问题主因
 
    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建立;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会场动态发布,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迈向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一步,备受公众关注。今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抽检频度加快,抽检结果的发布,从季度提高到月度,并辅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
 
    今天,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再度联合发布今年1-5月,国内在售食品、进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抽检“账单”。
 
    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

    食用农产品合格率同比提高1%
 
    今年1-5月,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组织92家部级、国家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开展了两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共抽检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食用农产品、92个品种、22056个样品,检测指标94项,监测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2%,比去年同期提高1%。畜产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与去年持平,为99.9%。

    国家食药监总局

    大连沃尔玛水产品两次抽检不合格
 
    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2016年1-5月,组织监督抽检并公布了5447批次样品信息,涉及不合格样品96批次。其中,1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半年内连续两批次以上样品抽检不合格。其中,大连沃尔玛销售的两批次水产制品抽检不合格。
 
    此外,抽检也发现同一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存在2批次及以上抽检样品不合格。
 
    不合格项目以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和品质指标不合格为主。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依法责令其采取下架、召回、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控制风险,并对其严加惩罚,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

    韩、澳两批次进口婴配乳粉因标签问题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6年1-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从174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食品49.8万批、1618.6万吨、176.3亿美元,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311批、2.9万吨、2518万美元。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23类产品,其中主要不合格种类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等。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14类不合格原因,主要原因为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
 
    其中,从韩国南阳乳业有限公司(Namyang Dairy Products.Co.Ltd)和澳大利亚卫普拉斯乳业有限公司(VIPLUS DAIRY PTY LTD)生产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检出2批次不合格产品,共计3.8吨、4.2万美元,不合格原因均为标签不合格。从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丹麦和新西兰的进口液态乳中检出不合格产品45批、36.2吨、7.3万美元。包装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占不合格进口液态乳总批次的超9成。安全卫生问题中,海藻钙、酵母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 调查

    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显示——

    路边摊、农贸市场、网店在消费者心中食品安全隐患高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导下,中国营养保健品协会与新京报在今年6月初联合发起“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截至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半消费者较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但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62.42%的消费者表示,缺少解决方案,那些食品安全问题最后“不了了之”了。仅有4.77%的消费者在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后,会拨打全国食品药品监督投诉举报热线12331;还有11.15%的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后习惯拨打12315。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王卡拉
 
    新京报制图/孙嘉潞 董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