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管理质量成本探讨

   2015-12-19 中国国门时报2860
核心提示: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已成为成熟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
    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已成为成熟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许多执法机关对质量成本疏于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管理。检验检疫机构作为执法机关,其内部管理工作也有成本,为提高效能,需要研究探讨并推广应用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通常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具体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四种。预防成本(又称预防性支出)是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在产品产生之前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些活动的成本,它包括体系策划和产品实现策划所需的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工序控制费。鉴定成本(又称评估性支出)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查、合格评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在产品产生之后,为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部门行政费、原辅料及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工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外部损失成本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退货损失、降价损失、违约金、信誉损失、处理质量异议的劳务费和交通费等。质量成本构成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管理工作既包括行政后勤服务管理,也包括对检验员执法活动的管理。检验检疫内部管理既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又有损失成本,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质量成本不重视。检验检疫机构对工作质量历来高度重视,但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甚至认为财政支出是国家预算,人力资源也由国家批准配备,而工作质量影响部门成绩,关系单位和官员的政绩,因此,不必考虑人、财、物消耗,出现为求质量不计成本的现象。二是质量成本管理职责不明确。检验检疫机构对财务预算非常重视,对政府采购产品有比较严格的控制程序,力求节约,但质量成本远远超出了政府采购范畴,质量成本管理几乎涉及所有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检验检疫机构没有明确质量成本管理的牵头部门,也没有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职责。三是缺少质量成本基础数据。随着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的增加,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但这些记录基本上都不是针对质量成本管理的数据,而且,这些记录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的汇总分析。
 
    为搞好质量成本管理,检验检疫机构需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搞好质量成本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优化组织机构,寻求最适宜的质量成本。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单位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强质量成本意识,要彻底转变观念,杜绝为求质量不计成本的现象。二是明确职责。建立质量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规定各部门质量成本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和具体任务。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对检验检疫内部管理活动的最终产品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产生质量成本的部门、环节、影响因素等进行认真调研,确定质量成本的类别、权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尽量建立数学模型,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质量成本基础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四是寻求最适宜的质量成本。要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寻求最适宜的质量成本,并持续改进。
 
    具体工作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质量成本与发展战略的关系。如果奉行低成本战略,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单位形象,实施市场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认真策划,加大投入,努力提高科学研究和内部管理水平。二是质量成本与优化组织机构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直接影响质量成本,需要科学设置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同时,各职能部门的数量也要合理整合,职能部门如果设立数量过多,领导干部数量多,具体办理业务的人员会相应减少,职能部门多了,搞得各项活动往往增多。三是质量成本与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四是质量成本与精品意识的关系。检验检疫机构对某些业务必须加大投入,争创精品,但是,某些项目在精品意识的引导下,可能过度投入,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即使是精品,也是一种质量成本的浪费或者“质量陷阱”。五是质量成本与过程的关系。质量问题出现在不同的过程,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个问题发生在不同的过程,其权重也不同。六是质量成本与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的关系。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是合理调配质量成本的重要手段,检验检疫机构要继续深化模式改革,将执法工作重点放在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方面,对于食品、危化品等敏感商品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工业品等商品要降低投入,将质量控制水平高的商品调出法检目录,变为目录外商品。
 
    综上所述,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既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又要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实现持续改进。检验检疫机构要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目的,以真实可靠的质量记录、数据为依据,全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建立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