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管职能作用,亟须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执法严密性和有效性,增强监管能力。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有些值得借鉴。欧盟“食品卫生安全法则”、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食品安全防护”、澳大利亚食品安全要求等,尤其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于700余种农用化学物质在食品以及饲料中提出限量要求,貌似苛刻,但确实对其本国食品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对于发达国家的食品管理做法,应加强学习研究,并根据我国国情及食品生产现状,选择性加以参照,以便前瞻性、科学性地做好我国食品安全监管。
增强监管工作针对性。做好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首先要增强监管的针对性。要准确了解辖区到底有多少家食品企业,生产加工了哪些产品,有哪些属较高风险产品;企业中有哪些是诚信者、哪些是食品安全执法监管的高风险者、哪些企业需要帮扶、哪些企业需要严密监控,甚至需要规范或是重点管理对象;在辖企业中,逐一精确掌握企业所用原料、辅料来源,各种添加剂使用种类及添加情况;所辖企业是否存在“风险源”或“潜在风险源”;有哪些属高风险企业、哪些属高风险产品,所辖企业是否存有监管盲区或监管死角等,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做好执法监管。
增强其监管协同性、联动性。食品安全监管应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食品加工生产犹如一座金字塔,无论是动物、植物类食品还是深加工食品,其原料无不来自农村或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一线养殖、种植企业,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生产的规范化是食品安全的最根本保障。目前,出口食品管理采用了公司+基地的有效做法,基本保障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但就国内食品安全执法监管而言,“公司”将是所有的生产加工企业,“基地”也必将是广泛的种植、养殖者。因此而言,种植养殖业的标准化生产,将是食品生产安全的首要关口。在此原料环节,执法监管部门应联同农、林、畜、水、农资等部门,应本着职责分明、互通信息、协同联动的原则,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食品原料安全可追溯机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管理核心,对其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监管者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切实敦促相关企业严格把关,决不采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环境、设备、生产人员、储藏和运输等都应遵循相应标准要求。监管部门的有效作为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把产品上市检测关、严把技术标准关、严把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关,要敢于善于勇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所在,充分利用技术、标准、法规、信息、人才及检测资源优势来作好监督管理工作。消费监督和社会督导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最有效环节,应尽快建立健全非法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监督、举报制度,奖励监督举报有功者,发挥社会媒体监督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作用,来保障食品安全。现实表明,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系统各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尽快建立起协调联动机制,并保障有效运行,才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根本所在。
充分认识监管艰巨性和长期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要求,将会对食品安全监管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作为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大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生产标准化工作正逐步推进和实施,传统食品加工小作坊模式仍在食品安全产生中存在一定风险,必须增强监管严密性有效性。同样是监管,监管是否严密,监管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监管效果。严峻的食品安全现状,迫切要求监管者必须强化监管严密性和有效性。须在生产及其监管中,强制导入实施ISO-9001标准化管理;参照国际做法,分别导入卫生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强制导入HCCP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对于监管部门,须导入IS0/17020管理制度,各相关实验室需导入ISO/17025管理制度。将生产及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此保障监管工作严密性和有效性。
科学把控食品安全客观风险。从近年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食品安全风险具有主观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者追逐经济利益,特别在食品生产经营领域,总想以最低投入换取最高利润,存在冒险、侥幸意识,更有甚者为牟取暴利,置人们健康于不顾,丧失道德底线,以身试法。对于违法行为,必须通过法律部门依法予以严惩。狠打重罚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各类主观违法行为,加强公众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安全卫生教育,使生产经营者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鉴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客观性,建议适时修订并颁发食品及添加济等新标准,并及时掌握国外食品生产新动态及监管新动向,以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