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养鸡大王汇聚北京谋出路

2002-12-06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517 0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禽业高峰论坛几乎聚齐了全国的300多家蛋鸡企业的老总们。在论坛最后一天,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宣告成立。整个高峰论坛,养鸡大王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危机”。据刚当选的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会长、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目前,国内99%的蛋鸡企业亏损,严峻的市场形势将这些企业老总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大家汇聚北京为将来共谋出路。

国内市场严重饱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禽蛋产量为23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3.1%,其中鸡蛋产量1988万吨,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37.9%,位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到2001年,全国蛋种鸡场由1060个上升到1250个,增长了17.9%。

另一组数字也同样令人兴奋。1991年我国鸡蛋人均占有量为8千克,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消费水平;1998年人均近14千克,已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2001年人均已经达到15.6千克。

然而,与两组激动人心的数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内蛋鸡企业的日子如今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随着农户养鸡的快速发展,鸡蛋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在1992年、1995年和1997年全国鸡蛋市场周期性大滑坡中,众多蛋鸡企业纷纷倒闭或转向。目前,国内饲养规模达到20万只的蛋鸡场已经屈指可数,而以前达到这种规模的企业至少有十几家。

国际门槛迈不过去

在国内市场通过价格大战拼得你死我活的蛋鸡企业,在空间广阔、需求巨大的国际市场却很少见到他们的鸡蛋产品。日本三井物产、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国家的采购团曾来国内蛋鸡企业转了一圈后,多数只能空手而回。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的鸡蛋产量世界第一,但国内目前打着自己品牌出口的鸡蛋仅有韩伟集团一家。与此同时,国内蛋鸡企业中只有韩伟集团生产的“咯咯哒”鸡蛋是中国蛋品惟一获得检验最为苛刻的《日本国冷冻食品检查协会检验合格证书》的。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鸡蛋迈不进国际市场门槛的主要原因还是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国外的技术质量标准。如今,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鸡蛋中的药残和微生物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鸡蛋由于技术水平低、鸡舍和设备非常简陋、疾病比较多、鸡有病后乱投医等种种原因,使得鸡蛋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跨国集团紧盯国内市场

据悉,包括日本伊势食品株式会社在内的全球蛋品巨头已经把目光投向中国,并纷纷开始计划在我国大城市建立大规模工厂化养鸡场,这也直接导致了蛋品方面的全球性组织———世界蛋品协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上月,由国际蛋品协会主席弗兰普顿带队、英国家禽学习研究会十几位研究员组成的考察团,先后对北京、沈阳、大连、上海等地的一些知名农尝大型现代化蛋禽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和访问。行程即将结束时,弗兰普顿先生表示,中国蛋品市场潜力很大,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敢问路在何方

“一边是迈不出国门的国内企业,另一边却是对国内市场蠢蠢欲动的跨国集团,如今的日子可真难!”在中国禽业高峰论坛上,一位来自江西的养鸡大王向记者诉苦。

韩伟认为,国内蛋鸡企业的出路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并打造出一批家喻户晓的鸡蛋品牌。过去我国市场上鸡蛋品种单一,蛋价相同,鸡蛋销售既无包装,蛋壳表面也无标识,更没有厂家名称和生产日期,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判断质量的优劣。他们集团在国内率先采用在鸡蛋表面贴有“咯咯哒”商标,而且在蛋壳上喷有出厂日期的做法就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令人可喜的是,如今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各种绿色鸡蛋、营养功能型鸡蛋等产品不仅包装精美,而且都在鸡蛋外表面贴上了标签和生产日期,提高了鸡蛋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陈耀春认为,包括蛋鸡在内的家禽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而营养的产品。目前,我国家禽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向社会提供足够量产品的目标,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特别是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都在增加,这就要求家禽企业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